正月初一的晨光穿透薄雾,街巷间弥漫着松柏燃烧的清香。人们踏着新雪互道“吉祥如意”,门楣上的桃符映着朝阳,将千家万户引入充满期许的年份。这一年,传统节令与自然时序交织,织就一幅福泽绵长的画卷。
二月二的清晨,孩童们举着彩纸扎的祥龙穿梭于街市。老者在庭院撒草木灰画粮仓,谓之“引龙归仓”,祈求五谷丰登。剃头匠的摊位前排起长队,相传此日剪发可消灾避祸,更让青丝如春草般繁茂生长。市集里飘来荠菜馄饨的鲜香,暗合“龙食百草护苍生”的古谚。
五月初五的江河沸腾如龙吟,彩舟竞渡激起千层雪浪。主妇们将艾草扎成宝剑悬于门楣,青碧的粽叶裹着晶莹黍米,内藏红枣如点点丹心。午后雷雨骤至,洗刷着雄黄酒在孩童额间绘就的王字,传说这般能驱百毒,护佑盛夏安康。
八月十五的月轮浸在桂花酒里,庭院石桌上摆着“月宫饼”,酥皮裂纹恰似蟾宫折桂的纹路。远行的游子托明月捎来云片糕,薄如蝉翼的米糕叠作九层,暗喻“九重天外共团圆”。夜风拂过斗蟋蟀的竹笼,清脆鸣叫应和着捣药玉兔的传说。
腊月廿三的灶糖甜香漫过窗棂,主妇擦拭灶王画像的动作格外轻柔。麦芽糖瓜在烛火下泛着琥珀光,盼着灶君“上天言好事”。胡同深处传来打糕的闷响,糯米在木槌下渐渐绵软,正如岁月在祝福声中愈发温厚。
文章最后更新: 2025年05月14日18时19分10秒